说课稿

时间:2025-09-19 11:20:16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O32-+2H+===H2O+CO2 ↑,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此处隐藏5101个字……也把分层教学落到了实处,防止了大班教学中局部同学得不到参与的现状。

五、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实物和多媒体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由于小同学的年龄和知识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资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中的这些教学手段符合小同学学习英语的特点,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40分钟)

1. 复习旧知,铺设新知

一上课,课堂便响起了轻松活泼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小朋友们合着旋律欢快的唱歌。紧接着,老师通过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摆放的说课稿让同学快速说出其方位。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Where is…”和“It’s…”,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同时,优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变化能吸引同学,为本课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朋友们自然地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好认知准备。

2. 设计情景,出现新知

复习完后,教师准备上新课了。但是同学们却发现老师满脸焦急,四处在寻找东西。原来,老师忘记了带来教材。怎么办呢?课得继续上呀!此时,同学们关注着事情的处置,完全投入到老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而老师掌握住这最佳时机,走进同学中,问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书吗?)本课新知的引出顺理成章。同学通过情景悟出其义,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创设情景,悬念引出新知,这符合同学学习语言的规律,它对同学感知和领悟语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师生的情感在小朋友们的踊跃借书中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反复操练 巩固新知

在老师通过借书引出新知的同时,也让同学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同学的语言输入量。接着,老师拿出一个溜溜球,蠢笨地玩弄着,总也不胜利。在老师的示意下,小朋友们都争相想上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示自身玩溜溜球的技术。因只有能熟练说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机会上台,所以同学们学习很有热情,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协助,虚心向老师和小组长请教,力求快速学会新知。

教师在这个局部先全班操练,再个别展示,然后小组互相协助、练习和运用,循序渐进,注意同学操练的“面”和“度”,使同学由不会到会,继而熟练掌握,为下一步语言的综合运用做好准备。诚如托尔斯泰所说:“胜利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的,而是激发同学学习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明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并表达对大师的崇敬之情。一来可以从写作的角度鉴赏文本,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二来可以从从育人的角度观照文本,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中精彩生动的人物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同情怀。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四、说教法与学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自读课文必须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这里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再者结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探究等教学方法。

比如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运用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熟悉文本,也让学生学会作旁注的学习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少年中国说》中截取一段,请学生集体朗读,从而转入对梁启超的介绍和讨论,继而引入梁实秋的文章。

这种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设置情境来导入,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2、整体感知

语文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语句;其次全班分组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最后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演讲稿(整齐美观)——认真细致,有才华,有修养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开场白(独特)——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态、动作(敲打秃头,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叹息)——博闻强记、自由洒脱、率真

3、细节评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细节描写;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怀。

4、课堂小结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刻画同学的形象或者写某一位老师的讲课等。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